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

為什麼酸民總是那麼多?





各種運動都有酸民,政治上也是,不過我今天想談的是運動類的酸酸。運動類酸民不只台灣有,全宇宙都有,這代表其大量出現一定有其經濟學原理(牽涉到賽局)的解釋。不過因為經濟學並非我的專長,於此我只從價值學的角度來看酸民的價值背景。

酸民指的是那些唱衰球員表現的球迷。不管他們看不看得懂球,是否長期看球,只要有嘴,都可能會成為運動酸民。不需要太多運動知識,也可以酸得和老球皮一樣好。為什麼呢?

運動員的表現一定有起有落,不可能有人永遠表現一樣出色。因此只要出現下波段(甚至不用進入低潮),酸民就有「命中」的機會,而這種機會出現的機率可說接近100%。相對來說,提出正面意見(認為將來表現相對為好),就不一定會命中了:因為這球員可能之後永遠都上不了場,別說有好表現。是以酸民由其酸酸言論帶來的內在善,在出現機會上會比講好話來得多(「內在善」指錢買不到的非量化、不可交換之爽度)。也就是多酸多爽,何樂不為?

其次,大多數的酸民都是小人物,就算是酸失敗了(球員表現超出意料的好),通常也不會怎麼樣,因對大家只會記得他的話,通常不記得他的人或ID。一般的球評就不敢亂酸,酸失敗會被拿出來一直鞭(看看糗爺,不過他已經練成精了),網路酸民呢,只要換ID重新出發就好,名球評又不能換個筆名,怎麼換都有人知道是他呀。對一般酸民來說,在個人品牌價值上,亂酸是沒有什麼損失的。

因此,不只是網路有酸民,一般沒看球的阿婆、歐巴桑,只要提到運動,也多半是酸酸的角色(「以前棒球多強呀!現在……」「職棒都打假的啦!」),因為他們也沒有個人品牌價值。

那應該如何看待現在因為網路方便而大量冒出的運動酸民言論呢?其實看久了就知道:大可一笑置之。運動和政治與其社會議題不同,打好打壞,對社群影響實在非常有限,酸多了也不會造成國破家亡,或重大機密外洩、經濟崩潰。越多的酸民,可能代表這個運動越熱門、具有市場價值,說不定還是種正面的景氣指標。做為球迷,你只要知道這種意見沒什麼參考價值就好了:酸民通常不敢依他們的意見拿自己的錢下注。外在善(錢)在多數時候,是最誠實的意見表達。